别了,三好街! 别了,不能回首的岁月……
在大沈阳
没有任何一条街
像三好街一样
将市井文化、学院文化、
足球文化、科技文化
集结一身
并纠葛几个十年,
渐渐打磨出一种别样的气质
每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沈阳时,上班族们就踏上了迁徙的道路。各路迁徙的队伍中,要数来自南边的这一路最为艰辛。
他们爬过三好桥,跨过浑河,便来到了逢车必堵之地——三好街。
在沈阳所有的街名中,三好街并不响亮。
可是提及它,大家都有一种刻板的印象:堵车,卖电脑,坑钱,组装机箱...
尽管这两年道路拓宽许多,房价也早已高攀不起。但在心理上,人们始终觉得这里“乱”的尘土飞扬。
而住在这里的人却说,三好的每一段路,都是一段回忆,任他闭着眼都能走完。『 五里河体育场、沈阳广播电台、民族大饭店、百脑汇、东软电脑城、青年大街小学、沈阳音乐学院、沈阳五金公司、南湖剧场、盛京医院、东北印刷厂、鲁迅美术学院...』
三好街的堵,从老广播电台开始,止于鲁美。
而三好街的美,却又始于这鲁美,逆向归来...
鲁美,位于三好街的北一端,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,低沉的尤为倔强。
画室、艺苑、沙盘模型、雕塑店,这里没有借咖啡提神的学霸身影,也没有拿起手机就放不下的网瘾少年。
只有一群搞艺术或者被艺术搞的鲁美人,在三好街电线交错的狭窄天空下,忧郁的睡去...
泥砖灰瓦的门墙,还有百年老树。与那些恢弘的校门作品相比,三好街上的鲁美,给整条街都染上了一份清淡从容,文艺而低迷。
这种气质,四处流散。逼退了这条路上曾最接地气的红星美凯龙,它摇身一变成了高雅的水宫。
如果人们从鲁美前卷尘而过,带着寻找的目光,奔向三好街的下一个路口。那十有八九,是去寻医的。
开着车,不是去沈阳中医,就是去盛京医院。两家医院,各踞街的一侧,中西并立,对峙而生!
然而神奇的是,每到中午,两家的大夫都会因为一个传奇男子而握手言和——三好街大勺哥。
不是每个待过三好街的人,都能“抓住”大勺哥。他驼着大锅,不时出现在盛京医院的胡同或者五金公司的后身。他上过央视、上过报纸,20年炒饭51万份,视频都传到了国外!他的出现,每每都是一幅热闹的画面。
大勺哥这一次又喝了几瓶啤酒?又颠了几个大勺?三好人,你还记得吗?
以前,三好街是出了名的“书多”。一条街上,一个书刊批发市场(五金公司),两家书店(北方图书城、新华书店),三个书报亭。
五金公司,这么多年屹立不倒,除了体质的改革,还有他特殊的运营方式。一楼二楼卖五金工具配件,三楼以上都是图书批发,至于是什么档次的图书?
家在君只能告诉你,想要便宜就来五金公司吧!真真假假,要什么有什么!
奉上家在君小时候买的一套哈利波特,此系列作者真真是编八儿界的文豪呢!
那时候,人们要置办工具,总会去五金公司。从买螺丝到买电风扇,后来再到买发电机、收音机和机械表...许多人在这里能从小买到老。
这时,孩子们会偷偷跑去斜对面的两家书报亭,在这里能买到书店里没有的漫画和八卦杂志,5块钱就能买到最厚的一本!
原先,三好街上有个南湖剧场,正对着五金公司。东工、沈音、鲁美的年轻人,都会相约于此!小是小点,但是话剧、音乐会、电影,样样不差!
后来,它经营不善闲置了5年,再后来它改变了风格,起名“天幻秀宫”。超前走上了红磨坊的模式,让那个年代的人,只敢仰望不敢上前。
时间是把推手。一来一回,一代青年的记忆就这么被荒废了。
信息时代在这条街上奔跑、前进,像永远活在二十岁;但另一面,南湖剧场却独立于历史的正中间,提醒着人们,这是一座孤独的从繁华走到消逝的“宫殿”。
三好街与文化路十字交叉,东西南北,各占一边。
连接着和平区的交通枢纽,也连接着你的一代与我的一代。
像一条浑浊不停歇的河流,推着人们往各个方向散去,汇入到纷繁杂乱的生活中。
拥挤的车流,丝毫不妨碍行人的感受。从百脑汇出来推着几台打印机的小哥,依然能注意到路旁摇曳的薰衣草。
三好街,其实还算挺好。
红色的栅栏,绿色的单车。
明媚的气息,温柔的沈阳音乐学院。
沈阳音乐学院
董璇
沈阳音乐学院是沈阳最出明星的学校了。首先是女演员董璇,她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,年少时来沈阳求学。1995年,董璇考入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系,临毕业时,总政歌舞团来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系选人,董璇一人被录取 。2000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,被录取 。她的人生伴侣是在《芈月传》饰演义渠王的高云翔。
张咪
张咪是父辈一代的偶像。她14岁出道,先后在全国七大文艺团体担任独唱演员。2007年签约EMI唱片公司欧洲总部。曾演唱过《奉献》、《寻梦》、《灞桥柳》、《说声再会》、《蓝蓝的夜蓝蓝的梦》等多首歌曲。
庞龙
1971年5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。1996年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通俗系演唱专业。最有名的两首歌是《两只蝴蝶》和《你是我的玫瑰花》。目前他是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教师,以及沈阳音乐学院终身教授。
张赫宣
1985年10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,中国内地创作型男歌手。2009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教育系。2012年参加《中国好声音》受到关注。
吴莫愁
1992年4月1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,吴莫愁从小跟随父母亲开大篷车畅游全国,吴莫愁读小学四年级时,父母就把吴莫愁从齐齐哈尔送到了沈阳乐府艺术学校学习。2011年,吴莫愁考取沈阳音乐学院 ,在流行音乐系学习通俗表演。2012年参加《中国好声音》时,还是位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大一的学生。
萱萱
萱萱1989年7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,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学习美声专业。2013年夏天,萱萱参加了第二季《中国好声音》,在7月19日的盲选中凭《残酷月光》赢得四位导师转身并最终加入到那英团队。在10月7日的好声音决赛中,最终获得第二季《中国好声音》季军。
像沈阳所有有故事的老校址一样,在历史跟现代的纠缠之后,沈音重获一种严肃跳脱的气质。左手是半百的老琴行,右手是小喇叭循环播放:打印复印...
文艺风流和市井烟火,沈音的人总是能够自由切换。
因为有学校的存在,这条街上活过十年以上的店,那都是久经沈音师生和附近居民考验的“老字号”。
好些个小吃店陪着琴行一开就是十几二十年。
有一次,问小吃老板为什么凉皮没以前好吃了?
他说,以前那家厂早倒闭了,就再也做不回那个味道了...
这才明白,有些事情,也是无奈。
三好街上最早的宝岛眼镜店,现在改成苏宁了;
三好街上最早的冬冬食品店,现在改成药房了;
三好街上最古老的肯德基...早已拆了...
新势力占了沈音的小摊,抢了东工的手艺。科技创新大厦和无数个大型停车场。倚着百脑汇等老牌商场的影响力,扶摇直上取而代之。
时代给不出对与错,我们只能站在老街口深思:再看一眼吧!从今以后,从这个视角开始,这里便是实打实的三好创业创新大街。
处处都是商机,就连辽宁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,也选择了这里。
在大家的脑海里,对于三好街这一块的认知,百脑汇占了重头。回想起小时候,一提到去百脑汇,整个人都是兴奋的!
电脑、配件、MP3、PSP,那个年代所有最新最酷的数码产品,这里应有尽有。
电脑生意带来井喷式的利益,仅一年就能赚几个亿。三好街当初的繁华不止是说说而已,他让无数怀揣致富梦的淘金者,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了这条街上。
而住在三好街的人,提到百脑汇,只说是用于碰头集合的地方!商人横穿在机动车道上,来回运送着电子产品。大妈大爷们拧着菜篮子或是塑料袋灵活地穿梭在人力车之间...我们站在大门前,等着小伙伴...
小时候上学,中午必经之路是百脑汇的门前,总有小贩在售卖光盘。
看到女孩,就问:“姑娘,要流星花园不?”
看到男孩,就说:“小伙,要碟不?”
那些尴尬又可爱的细节,总让人嘴角不自觉的上扬。
那些年,游戏机店、DVD店火的不得了,多少发烧友最爱逛这个地方。音像店的鼎盛时期,文艺青年从四面聚拢而来。两家蹩脚小店被挤得满满的,留学生更是一大包一大包地买。
多少学生省下午饭钱,翘掉午自习,包里塞个CD机去刻周杰伦的碟。人们在这里接受了文艺的启蒙;结识了此生挚爱的欧美摇滚乐团;或是接触了人生第一部文艺片。
当年的盛世门庭,如今被时间剥离了高冷的外壳,露出破败的光景来。百脑汇,一个过气的网红商场,同时它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。
网购把实体店冲击的一塌糊涂,而且大家更喜欢买手机和平板,没什么人买电脑了。大部分电脑品牌厂家赚不到钱,也不再设销售点了,让本来就很吃力的电子一条街,雪上加霜。
街边的卖碟贩也见不到了。五点半过后,路上几家数码门店大多关着厚厚的铁灰色卷帘门。
为了销售,也就只有在这里华为和苹果才能这么和谐的“共存”...
再提起三好街,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:当年在这里买电子产品时被宰的经历。
还会想到百脑汇里生意惨淡,好不容易看到一位顾客,就会被七八个电脑销售围住。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,热情得让人感觉很不舒服。
其实,百脑汇的人,并没有网上谣传的那般妖魔化。
“他”的性格就像“他”的血液一样,本就是一群IT男对计算机的热血。百脑汇承载了多少东北大学软件专业的学生的创业梦。
那时候,打工的学生从百脑汇下班,回东大的路上没有直达的公交车。每当夏天时总会一边走一边喊累,不知不觉已从十几岁走到了二十几岁。
在百脑汇的旁边,有个老地方叫东大科学园。
以前,从百脑汇翘来的客户,都会被带到这里。而现在,大家更愿意承认这是“直通东大”的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。
在这里,什么都能修!什么配置都能组装!
科技园的后门就是东北大学的东门。也算是圆了东大学子的一个梦,从这个门进去就能回到学校了。
互联网大爆炸的时代,三好街填平了人们那些年,对网络难以名状的饥渴。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也是时候整理好所有的光盘、MP3,擦净码齐再入箱,像是跟那个时代说了再见。
从百脑汇继续向南走,有间学校。
别人对小学校园的记忆,由校名的几个数字就可以串起来。
而在三好街上小学的孩子,从小学到初中,十年的时间,却跳不出同一个地理位置。
以前,这个地方叫青年大街小学;
不到2年,改成了91中学;
不到半年,改成了126南校区;
不到1年,改成了38中学;
如今,这里是20中学的三好分校。
没想到,在这个校园里的十年,最后竟能和我爸成为了校友...
家在君这样的人生,不知道算不算活得精彩?
学校不大,四周都是高楼大厦。被高楼围观的学生生涯,在闹市中却有着一种恬静的魔力。让人在枯燥的学习中,也似乎不那么烦躁。
记得那时中午放学,基友群,好闺蜜,三三两两晃出门去觅食,有的去了后门的小巷,有的围在了超市门口,一边吃一边从天南海北聊到八卦隐私。朋友配饭,足矣!
那时的我们,总满心期待地挤在后巷的柯达照相馆里,希望能照一版大头贴,留下些青春回忆。不像现在,回忆说删就删。
记得在晚课之前,总会有一群人跑到后门,一边被体育老师赶着,一边隔着栅栏门大喊:来个鸡柳!来个棒冰!
往事在一低头之间四下散去。现在最怀念的,都是当年这些“无关紧要的事情”。
当我们站在后青春期的路口,回望青春起始的样子。许多往事悬浮在空中,混沌一片。
总要落到一些具体的坐标上,遗忘的心情和故事才会浮出水面。
比如肯德基三好店。
吃够了盒饭和拌面,贫瘠了太久的学生,把出门右转的肯德基,当成了据点。
于是,很多故事的场景,从超市门口、操场、后巷积着污水的摊位,搬到了摆着汉堡、薯条的餐桌。
如今,这家肯德基已经不复存在。那些年轻的相遇、争吵、等待、分别,经过回忆的滤镜。情节变成了情结,感受成了感怀。
离学校不远,出门左转。老沈阳广播电台和老民族大酒店,镇守着文体路与三好街的交叉路口。
两相掩护下,文体路整个成了中学生放肆的聚点!
吃最便宜的熏肉大饼,上最好的网吧....
(原东大学生宿舍)
(原4321路汽车,从铁西飞速而来)
(开了十年的火勺店,专卖牛眼睛大的火勺,过去5毛2个)
(盘踞一方的理发店,那时的店长叫二哥)
(沈阳有名的百度烤肉的原址)
(都叫他家“任逍遥”)
(都叫他家“我行”)
(都叫他家“心情儿”,他家有女生专用上网区,老师一般都爱来这家,我们几乎绕道而行)
(都叫他家“天若”)
离开三好街的这几年,感觉穿着校服,晃在这条路上的日子,似乎并没什么迷人之处。只是毕业多年之后,偶然路过中学门口,看到校门打开的瞬间,汹涌而出的学生。
才明白,有一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,叫中学时代。
从鲁美一路说到了广播电台,是时候讲讲三好街上,家在君最最在意的一个地方了...
五里河体育场。
从小,生活在三好街的人都知道,五里河体育场就是最熟悉的地方。清晨老人会在广场上练剑,晚饭后也要去转上几圈...而小孩更是跑上跑下,到罗西的周边店里摸一摸,到西2门下避避暑...
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碎琉璃脆”。家在君最自豪的就是曾站在五里河,亲眼见证了中国足球的出线;也最遗憾的是,被一条警戒线拦在自家小区门口,目睹了五里河的爆破...
辽宁队从铁西,到锦州,终于能来到了家门口。五里河却炸了!
沈阳发展足球大市,提高全民足球运动精神,可是五里河却炸了!
沈阳向国家积极申请了世界杯小组赛,可是五里河都炸了!
辽宁队从辽宁宏远变成了宏运开心。可是五里河被炸了!
有些人到底还是不知道,市民要的是什么。精神,从来不是说说而已的...它需要寄托!
▲这个大力神杯不是寄托
▲这条特色街也代表不了五里河
▲简易的墙画、随意摆放的杂物、昏黄的灯光,这条五里河街的特色就是根本没有特色!
别黑我五里河了,行吗?!这地方根本对不起那些,寻着五里河的慰藉而来的全国球迷!
这条街“不是”五里河。它是辽台西门与沈音之间的一条路,曾垂直于五里河体育场。
这里都是小吃、地炉。却没有人谈足球。
三好街附近比较有名的马家鸡架,就在这里。
当年的马家鸡架,口味一绝,不知道开启了多少人鸡架配麻辣烫的生涯。
多年以后再吃,也归于平常。于是明白了对于老店,我们总是寄予更多的包容...
这条特色街,也快走到尽头了。
晚安,三好街
晚安,沈阳音乐学院
晚安,五金公司
晚安,医大盛京医院
三好街,从来没什么风景可言。
但就是这种纷乱、喧嚣、文艺,形成一个温暖的漩涡,让人深陷其中!
别了,三好街!
别了,不能回首的岁月……
信息来源:沈阳地下铁 沈阳指南 铁西新联会
热点信息